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,直接关系到用水安全。
总的来说:正确、规范地使用二氧化氯清洗生活水箱,不仅对人体无害,而且是目前公认的高效、安全的消毒方式。但如果使用不当,则存在安全隐患。
下面我们来详细分解这个问题:
二氧化氯是世界卫生组织(WHO)和美国环境保护署(EPA)公认的A1级安全、高效的绿色消毒剂,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。它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:
消毒后分解物无害:这是二氧化氯相比传统含氯消毒剂(如漂白粉)最大的优点。它在消毒过程中主要发生氧化反应,而不是氯化反应,因此不产生致癌的三卤甲烷(THMs)等有害氯化有机物。其最终分解产物是微量的氯离子(Cl⁻) 和亚氯酸根(ClO²⁻),在国标规定的投加量下,这些残留物对人体是安全的。
杀菌效果好,用量低:二氧化氯的杀菌能力比氯气强,对细菌、病毒(包括肝炎病毒、诺如病毒)、孢子和藻类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。这意味着可以用更低的浓度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。
作用后无味:它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度,消毒后的水没有令人不快的“氯味”。
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 “使用不当” ,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:
1. 清洗消毒过程中的操作风险(对操作人员)
吸入风险:二氧化氯气体具有刺激性,浓度过高时,对操作人员的眼睛、呼吸道和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。因此,在配制高浓度母液和喷洒消毒时,操作人员必须佩戴专业的防护装备,如防毒面具(配适合的滤毒罐)、护目镜、橡胶手套和防护服,并确保水箱内强制通风。
爆炸风险:气态二氧化氯在空气中浓度超过10%时,遇热、光或火花可能发生爆炸。不过,清洗水箱时使用的是现场活化生成的二氧化氯溶液,浓度很低,通常不具此风险,但仍需小心操作。
2. 清洗后处理不当的风险(对终端用户)
残留物超标:如果清洗后没有用足量的清水进行彻底、反复的冲洗,导致高浓度的二氧化氯残留液留在水箱中,就会污染后续注入的饮用水。
未排空消毒液:在恢复供水前,必须将池内的消毒废水完全排净。如果误将含有高浓度消毒剂的废水送入供水管网,用户直接使用就会带来健康风险。
为确保绝对安全,清洗过程必须严格遵守规范:
彻底冲洗:这是最最关键的一步。在用二氧化氯溶液浸泡消毒后(通常30分钟),必须用干净的自来水将水箱内壁、底部、管道反复冲洗至少2-3遍,直到排出的水清澈、无任何异味为止。
水质检测:恢复供水后,必须取样进行水质检测。关键指标包括:
二氧化氯残留量:确保其在国家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 5749-2022)规定的限值内(出厂水限值≤0.8mg/L,末梢水≥0.02mg/L)。有专业的现场测试工具可以快速检测。
微生物指标:如菌落总数、总大肠菌群等必须合格。
只有检测合格,才能确认水箱清洗安全到位。
清洗生活水箱使用二氧化氯,本身是一种科学、先进且安全的选择。其安全性完全建立在“规范操作”的基础上。
对于物业/清洗公司:必须聘请有资质的专业团队,他们懂得如何正确配制、使用二氧化氯,并做好个人防护和后续冲洗、检测工作。
对于居民用户:在清洗水箱后,如果打开水龙头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,说明冲洗不彻底,应立即停止饮用和烹饪用水,并向物业部门反映,要求出示水质检测报告。
简单来说,“工具”本身是安全的,危险来自于“错误的使用方法”。只要严格遵循安全规程,二氧化氯是清洗水箱的绝佳选择。
上一篇:清洗生活用蓄水池要注意哪些
下一篇: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